江苏贸促周讯2023年第5期|经贸政策2
一、经贸政策 1.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李-克-强说,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宪法规定的重要职责,也是接受人民监督。要广泛听取意见,汇聚各方智慧,使政府工作报告更好反映工作实际和形势要求。 李-克-强说,过去一年,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推动我国发展取得极为不易的新成就。疫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对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冲击,我们果断应对,靠前实施既定政策举措,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时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加大帮扶力度,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针对输入性通胀压力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做好保供稳价。经过艰辛努力,稳住了经济大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多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只有2%,货物进出口增长7.7%,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说,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国上下砥砺奋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强化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因时因势把握财政赤字规模,围绕企业、商户等需求实行规模性减税退税降费,合理运用货币总量和结构性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以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这个过程中,没有持续大幅增加赤字规模,也没有超发货币,为物价稳定创造了宏观条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同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清醒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稳增长稳就业等任务艰巨,一些结构性矛盾显现,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李-克-强说,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发挥效应和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当前经济运行正在回升。各部门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恪尽职守,继续抓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态势。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纲要》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纲要》还从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增加优质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